:::
歷任首長
金管會
銀行局
證期局
保險局
檢查局
組織沿革
金管會
銀行局
證期局
保險局
檢查局
重大政策
金管會
銀行局
證期局
保險局
檢查局
國際合作
金融史
銀行業務
證券期貨業務
保險業務
大事年表
金管會
銀行局
證期局
保險局
檢查局
電子書
影音紀錄
文物展示
金管會
銀行局
證期局
保險局
檢查局
歷任首長
組織沿革
重大政策
國際合作
金融業務發展史
大事年表
電子書
影音紀錄
文物展示
:::
首頁
> 大事年表 > 證期局
金管會
銀行局
證期局
保險局
檢查局
進階搜尋
單位
金管會
銀行局
證期局
保險局
檢查局
時間
民國1
民國2
民國3
民國4
民國5
民國6
民國7
民國8
民國9
民國10
民國11
民國12
民國13
民國14
民國15
民國16
民國17
民國18
民國19
民國20
民國21
民國22
民國23
民國24
民國25
民國26
民國27
民國28
民國29
民國30
民國31
民國32
民國33
民國34
民國35
民國36
民國37
民國38
民國39
民國40
民國41
民國42
民國43
民國44
民國45
民國46
民國47
民國48
民國49
民國50
民國51
民國52
民國53
民國54
民國55
民國56
民國57
民國58
民國59
民國60
民國61
民國62
民國63
民國64
民國65
民國66
民國67
民國68
民國69
民國70
民國71
民國72
民國73
民國74
民國75
民國76
民國77
民國78
民國79
民國80
民國81
民國82
民國83
民國84
民國85
民國86
民國87
民國88
民國89
民國90
民國91
民國92
民國93
民國94
民國95
民國96
民國97
民國98
民國99
民國100
民國101
民國102
民國103
民國104
民國105
民國106
民國107
民國108
民國109
民國110
民國111
民國112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至
民國
民國1
民國
民國2
民國
民國3
民國
民國4
民國
民國5
民國
民國6
民國
民國7
民國
民國8
民國
民國9
民國
民國10
民國
民國11
民國
民國12
民國
民國13
民國
民國14
民國
民國15
民國
民國16
民國
民國17
民國
民國18
民國
民國19
民國
民國20
民國
民國21
民國
民國22
民國
民國23
民國
民國24
民國
民國25
民國
民國26
民國
民國27
民國
民國28
民國
民國29
民國
民國30
民國
民國31
民國
民國32
民國
民國33
民國
民國34
民國
民國35
民國
民國36
民國
民國37
民國
民國38
民國
民國39
民國
民國40
民國
民國41
民國
民國42
民國
民國43
民國
民國44
民國
民國45
民國
民國46
民國
民國47
民國
民國48
民國
民國49
民國
民國50
民國
民國51
民國
民國52
民國
民國53
民國
民國54
民國
民國55
民國
民國56
民國
民國57
民國
民國58
民國
民國59
民國
民國60
民國
民國61
民國
民國62
民國
民國63
民國
民國64
民國
民國65
民國
民國66
民國
民國67
民國
民國68
民國
民國69
民國
民國70
民國
民國71
民國
民國72
民國
民國73
民國
民國74
民國
民國75
民國
民國76
民國
民國77
民國
民國78
民國
民國79
民國
民國80
民國
民國81
民國
民國82
民國
民國83
民國
民國84
民國
民國85
民國
民國86
民國
民國87
民國
民國88
民國
民國89
民國
民國90
民國
民國91
民國
民國92
民國
民國93
民國
民國94
民國
民國95
民國
民國96
民國
民國97
民國
民國98
民國
民國99
民國
民國100
民國
民國101
民國
民國102
民國
民國103
民國104
民國
民國105
民國
民國106
民國
民國107
民國
民國108
民國
民國109
民國
民國110
民國
民國111
民國
民國112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民國112年 6月 28日
總統令公布增訂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相關條文,防止有價證券投資網路詐騙廣告。
民國112年 6 月 28 日
總統令公布增訂證券交易法及期貨交易法相關條文,將破壞關鍵基礎設施刑責法制化。
民國112年 6月 5日
將動態價格穩定措施擴大適用至黃金選擇權。
民國112年 3 月 28 日
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
民國111年 12月 19日
縮短盤中零股交易撮合間隔時間至1分鐘(原3分鐘)
民國111年 11 月 7 日
將動態價格穩定措施擴大適用至ETF選擇權
民國111年 9月 14日
推出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SLB)
民國111年 7 月 25 日
推出店頭衍生性金融商品集中結算服務
民國111年 6月 27日
將動態價格穩定措施擴大適用至電子選擇權及金融選擇權
民國111年 6 月 27 日
推出臺灣半導體30指數期貨及臺灣證券交易所航運類股價指數期
民國111年 3月 8日
發布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
民國111年 3 月 3 日
發布「上市櫃永續發展路徑圖」分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資訊揭露
民國110年 12月 6日
推出小型金融期貨
民國110年 12 月 6 日
將動態價格穩定措施擴大適用至商品類期貨(包括黃金期貨、臺幣黃金期貨及布蘭特原油期貨)
民國110年 7月 20日
「臺灣創新板」及「戰略新板」正式開板
民國110年 6 月 30 日
實施股票造市者制度
民國110年 6月 28日
推出小型電子期貨
民國110年 6 月 28 日
將動態價格穩定措施擴大適用個股期貨
民國110年 5月 18日
設置「永續發展債券專板」
民國109年 12 月 8 日
正式啟動以未來三年為期之「資本市場藍圖」
民國109年 11月 23日
推出英國富時100指數期貨
民國109年 10 月 26 日
實施盤中零股交易制度
民國109年 8月 25日
正式啟動以未來三年為期之「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
民國109年 6 月 8 日
將動態價格穩定措施擴大適用至ETF期貨及匯率期貨
民國109年 6月 8日
推出臺灣永續指數期貨及臺灣生技期貨
民國109年 3 月 23 日
我國證券市場全面實施逐筆交易制度
民國108年 9月 30日
將動態價格穩定措施擴大適用至國外股價指數期貨。
民國108年 7 月 3 日
核定具證券性質之虛擬通貨為證券交易法之有價證券。
民國108年 5月 27日
將動態價格穩定措施擴及臺指選擇權
民國108年 4 月 30 日
當選審計監理機關國際論壇(IFIAR)理事
民國108年 4月 29日
證交所ETN系統上線,首10檔ETN於108年4月30日掛牌。
民國107年 11 月 19 日
將動態價格穩定措施擴及所有國內股價指數期貨商品。
民國107年 7月 2日
推出布蘭特原油期貨。
民國107年 4 月 24 日
宣布啟動「新版公司治理藍圖(2018~2020)」。
民國107年 1月 22日
推出臺指期貨、小型臺指期貨最近月份、次近月份及跨越價差契約之動態價格穩定措施。
民國107年 1 月 22 日
推出英鎊兌美元及澳幣兌美元匯率期貨。
民國106年 5月 15日
推出我國期貨市場盤後交易制度。
民國106年 5 月 15 日
推出美國道瓊工業平均股價指數期貨及美國S&P500股價指數期貨。
民國105年 11月 7日
推出印度Nifty 50股價指數期貨、歐元兌美元匯率期貨及美元兌日圓匯率期貨。
民國104年 12 月 21 日
推出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Tokyo Stock Price Index,TOPIX指數)期貨契約,該商品是我國首個國外交易所授權於我國上市之國外指數期貨商品。
民國104年 8月
公開發行公司強制採用XBRL申報104年第2季起之財務報告
民國104年 7 月 20 日
推出匯率類期貨商品—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期貨及小型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期貨
民國104年 6月 29日
全面鬆綁融資融券額度限制,回歸授信機構自行控管
民國104年 6 月 1 日
擴大當日沖銷交易有價證券標的範圍,由原200檔股票增加1.得為發行認購(售)權證標的之股票,及2.所有上市(櫃)之ETF。
民國104年 6月 1日
放寬股市漲跌幅度至10%
民國104年 4 月 21 日
主辦2015年審計監理機關國際論壇(IFIAR)年會
民國104年 1月 1日
公開發行公司開始採用IFRSs
民國103年 6 月 30 日
開放投資人雙向現股當日沖銷交易
民國103年 5月 15日
期交所與歐洲期貨交易所進行跨境交易所合作,期交所授權歐洲期貨交易所上市以臺股期貨及臺指選擇權為標的之一天期期貨契約
民國103年 1 月 6 日
開放投資人先買後賣現股當日沖銷交易
民國103年 1月 3日
創櫃板正式開板,為我國創意產業之發展建立新的里程碑。
民國102年 9 月 23 日
開放所有得為融資融券標的,可於平盤以下融(借)券賣出
民國102年 6月 19日
開放證券商得設立會計獨立之OSU,經營國際證券業務
民國102年 3 月 12 日
第一檔寶島債券於櫃買中心掛牌交易,開放人民幣計價債券發行
民國102年 1月 1日
上市櫃、興櫃公司及本會主管之金融業開始採用IFRSs。
民國101年 2 月 20 日
101年實施強制電子投票制度,規定符合一定資格之上市櫃公司應將電子方式列為表決權行使管道之一
民國100年 11月 18日
與PCAOB簽署合作檢查議定書
民國100年 9 月 5 日
舉辦IFRSs元年啟動大會
民國100年 7月 29日
我國證券市場有價證券100%無實體發行
民國100年 7 月 1 日
開放牛熊證
民國100年 6月 8日
成立IFRSs服務中心
民國99年 11 月 24 日
增訂證交法第14條之6,規定公司應設置薪資報酬委員會。
民國99年 8月
上市、上櫃及興櫃公司全面強制採用XBRL申報99年第2季起之財務報告
民國99年 5 月 18 日
第一家外國企業(IML)在臺上市
民國99年 1月 25日
推出股票期貨
民國98年 5 月 14 日
發布推動我國會計準則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s)架構(Roadmap)
民國98年 2月 2日
實施證券市場款券T+2日交割制度
民國98年 1 月 19 日
推出黃金選擇權
民國98年 1月 1日
開始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檢查
民國97年 10 月
取消境外華僑及外國自然人投資限額,自此境外投資人已無投資限額規定
民國97年 1月 28日
推出新臺幣計價黃金期貨
民國96年 12 月 26 日
大幅修正會計師法,內容包括會計師養成、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責任、會計師公會及主管機關監理五大面向
民國96年 10月 1日
開放期交所對結算會員採行整戶風險保證金制度(SPAN)
民國95年 11 月 1 日
首檔國際債券發行
民國95年 8月 11日
開放證券商辦理有價證券借貸業務
民國95年 6 月 12 日
開放證券商辦理證券業務借貸款項
民國95年 3月 27日
推出美元計價商品(包括黃金期貨、MSCI臺指期貨、MSCI臺指選擇權)
民國95年 3 月 17 日
開放外資以非避險目的從事我國期貨交易,並推出綜合帳戶
民國95年 1月 11日
我國有價證券之募集與發行由申請核准制,改採申報生效制
民國95年 1 月 11 日
增訂證交法第14條之2至第14條之6,引進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制度
民國94年 7月 27日
開放證券商辦理財富管理業務
民國93年 11 月 1 日
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生效
民國93年 7月 1日
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改隸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民國93年 1 月 2 日
推出利率類期貨商品—10年期公債期貨
民國92年 6月 30日
臺灣證券交易所借券系統上線實施
民國92年 6 月
首檔ETF上市
民國92年 3月 31日
開放上櫃認購(售)權證
民國92年 1 月 20 日
推出第1項非指數型商品-股票選擇權
民國92年 1月 15日
投保中心正式成立。
民國92年 1 月 2 日
延長證券市場交易時間,由每日3小時延長為4.5小時
民國92年 1月 1日
施行「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
民國91年 11 月 26 日
開放上市認售權證
民國91年 11月 18日
訂頒「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
民國91年 10 月 29 日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英國富時指數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契約,正式對外發布雙方共同編製「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50指數」及其成份股
民國91年 8月 1日
公開資訊觀測站正式上線。(並於99年7月改新版)
民國91年 2 月 6 日
參考美、日私募之規定,引進私募制度。
民國91年 1月 2日
啟動興櫃市場交易市場。
民國90年 12 月 24 日
推出臺指選擇權。
民國90年 2月
開放全權委託業務。
民國89年 7 月 24 日
櫃買中心推出債券等殖成交系統,提供債券自營商間電腦網路議價成交介面,並結合央行登錄公債系統,提供淨額結算交割功能。
民國88年 9月 21日
臺灣發生集集大地震股市休市三日。
民國88年 1 月 1 日
證券商資本適足率規定自本年度起實施。
民國87年 7月 21日
推出臺股期貨。
民國87年 1 月 8 日
首檔臺灣存託憑證(新加坡福雷電子)正式上市買賣。
民國86年 11月 2日
我國主辦第22屆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年會。
民國86年 10 月 8 日
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通過審核,成為紐約證交所首家上市的中華民國企業。
民國86年 9月 9日
期貨交易所正式成立。
民國86年 6 月 1 日
開放上市認購權證。
民國86年 5月 29日
我國第一家信用評等公司(中華信用評等公司)經核准設立。
民國86年 4 月
納入期貨管理,更名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
民國86年 3月 26日
總統公布期貨交易法。
民國85年 9 月 2 日
臺灣股市納入摩根史坦利新與市場自由指數。
民國85年 4月 1日
我國股市資訊正式納入「道瓊世界股價指數」。
民國85年 3 月 1 日
行政院發布修正「華僑及外國人投資證券及其結匯辦法」,開放僑外自然人、一般法人可直接投資國內股市。
民國84年 5月
新增詢價圈購及競價拍賣承銷配售方式。
民國84年 2 月 4 日
實施全面款券劃撥交割制度。
民國83年 11月 1日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正式成立。
民國83年 1 月 5 日
開放信用交易資券相抵交易。
民國81年 7月 10日
總統公布國外期貨交易法。
民國80年 10 月 8 日
經濟部核准中國鋼鐵公司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創上市公司發行海外存託憑證的首例。
民國79年 12月 28日
修訂華僑及外國人投資證券及其結匯辦法開放外國專業投資機構經許可直接投資國內證券。
民國79年 10 月 20 日
開放證券商辦理有價證券買賣融資融券業務。
民國78年 12月 20日
國內首宗店頭市場股票交易正式開始。
民國78年 10 月 17 日
臺灣證券集中保管公司正式成立。
民國78年 10月 11日
股票漲跌幅放寬為7%。
民國78年 6 月 19 日
臺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衝破萬點,成交量值、筆數均再創歷史紀錄。
民國78年 4月 24日
證券承銷制度開始啟用電腦公開抽籤方式。
民國77年 5 月 19 日
開放證券商設立,正式開始接受申請。
民國77年 1月 29日
修正公布證券交易法。
民國76年 7 月 8 日
臺灣證券交易所電腦輔助交易系統完成全臺連線作業。
民國74年 8月 1日
臺灣證券交易所電腦輔助交易正式實施。
民國72年 10 月
頒布「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管理規則」,開始核准設立證券投資顧問事業。
民國72年 5月
頒布「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管理規則」,核准本國投資信託公司在海外發行受益憑證募集資金,滙入國內投資我國股市。
民國71年 10 月
櫃檯買賣市場(店頭市場)正式開辦。
民國70年 7月 1日
證券管理委員會改隸屬財政部。
民國70年 1 月 6 日
經濟部訂定「重要物資國外期貨交易管理辦法」。
民國69年 4月 21日
復華證券金融公司開業辦理融資業務,同年7月開辦融券業務。
民國60年 7 月
財政部訂定「大宗物資國外期貨交易管理辦法」。
民國57年 4月 30日
「證券交易法」公布實施。
民國50年 10 月 23 日
臺灣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民國50年 6月 21日
行政院發布「證券商管理辦法」,並廢止「臺灣省證券商管理辦法」。
民國49年 9 月 1 日
設置證券管理委員會,隸屬經濟部,首任主任委員王撫洲先生。
民國46年 7月 11日
行政院通過「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債發行辦法」。
民國43年 3 月 1 日
台泥、台紙、臺灣工礦、臺灣農林等四家公司正式發行股票。
民國43年 2月 19日
行政院發布「臺灣省證券商管理辦法」。